蜀哥有个朋友是产科医生,前些年真的是忙得很,约她十次十次没空。说来也奇怪,这两年她逐渐就闲了,还能时常召集大家吃个柴火鸡。

这是啥情况呢?
还能有啥情况,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不想要娃了呗。
蜀哥年轻的时候,要是敢说自己不想结婚,长辈肯定要一顿数落:你不结婚,下班回家,别人家亮着灯,你家黑着灯,别人的被窝热的,你的被窝冷的!
00后年轻人不吃这套了,长辈要是这么说,他们就会回怼:我只是不结婚,又不是交不起电费。
在长辈的观念中,婚姻能给人带来陪伴和依靠。网上有个流传的段子,把孤独分为十级,从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看电影逐步上升到一个人做手术。乍一眼看上去挺惨的,一个人吃火锅,锅底钱都吃不回来!
但是细细一分析,不结婚就一定会面对这些狐独吗?

不结婚就只能一个人吃火锅?那么多饭搭子干嘛用的?不结婚就只能一个人旅行?旅途crush不香吗?不结婚就只能一个人去看病?拜托,咱们只说不结婚,没说连朋友都不交好吧?
蜀哥说这么多,只是想说,凡事没有绝对,结婚是件好事,不结婚也未必就是坏事,都是个人的选择。至于长辈关心的陪伴照顾和养老问题,特别特别是养老问题,咱们公证啊是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的。

比如,生病了去医院谁签字的问题。如果没有结婚,没有配偶没有孩子,突然来个急病,要抢救,要手术,谁来签字?医院的常规处置是找家属,但在紧急情况下或者得到了授权的情况下,同事、朋友都可以签字同意医疗方案。如果一个人实在是很社恐,身边没有同事也没有朋友,他还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份医疗预嘱声明公证书,声明同意医生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来为自己救治,有了医疗预嘱,就算一个家属也没有,也不会耽误事。
比如,老了谁照顾的问题。大多数人老了之后即使身边没有儿女和家人的陪伴,在生活能够自理的情况下,都会选择社区居家养老,身体实在不好的,会请保姆来照顾日常生活。但是这些年保姆虐待老人或者哄骗老人的新闻也不少,如果没有人监督和时常探望,确实存在风险。那么,老人除了请保姆,还有什么妥善的养老方式呢?
我们的公证员遇到过不少这样的老人,他们有的老伴去世了,有的子女走在老人前头,在他们的身边,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关系亲近,比较可靠的人,他们会在公证员的指导下,用遗赠扶养协议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。

遗赠扶养关系
通俗地讲就是你给我养老送终,我的遗产留给你。这看上去好像是某种交易,但遗赠扶养协议背后往往都充满了信任和付出,充满了人情味,承载着中华民族爱老、敬老、孝老的优秀传统文化。一个老人要有多信任,才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另一个人?一个人又要有多大的担当,才愿意承担一个老人的余生。有的老人没多少财产,但养老治病却要花不少钱,为他养老送终的人真的没什么可图的,更多的动机是出于善意。遗赠扶养协议,既给了双方“名分”,保障了双方的权益,也对双方的行为有所约束。一份完善的遗赠扶养协议,不仅详细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,还会指定监督人,除了身边比较可信的亲戚朋友之外,公证处也可以担任监督人。
有的老人身边没有可以放心托付的人,或者身边比较亲近的人实在没有精力照顾老人,老人也可以去养老机构。但是现在养老行业也是鱼龙混杂,养老机构良莠不齐,所以在选择养老机构的时候,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考察,重点要考察养老院开了多久了,有没有资质,护理人员的年龄和文化程度,平均一个护理人员对接几个老人?还可以查一下这个养老院开业以来牵涉了多少诉讼,有多少纠纷和投诉,这些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。
有的养老院不接收没有子女的老人,怕出了什么事情担责扯皮。这个怎么解决呢?也是可以通过公证的方式来解决的。一个老人即使没有配偶没有儿女,亲戚朋友总会有吧,实在没有亲戚朋友,还可以找社区。办个意定监护协议公证,选择一个靠谱的人或者组织作为意定监护人,如果有一天老人失能失智了,他指定的监护人就可以行使监护人的权利和职责,监督养老机构的服务是否到位,并可以处置老人的财产用于老人的生活、治疗和后事。

只要规划做得好,安安心心来养老。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,“养儿防老”的传统观念也需要改变了。
暂无留言